#防疫疲乏 #疫情破口 #政府失職
才開放沒多久,先是機師違規趴趴走,確診delta病毒株;接著更爆出新北幼兒園老師、家長跟幼兒確診(極可能是delta)。
我想,這一定有什麼出了問題。
除了違規的部分,蔡政府的自大、黑箱、政治凌駕理智的防疫政策,我認為才是罪魁禍首。
各國防疫作戰,早就升級到國安等級,早該有「跨部會」的指揮中心!
以台灣過去SARS為例,當年朱立倫擔任行政院副院長並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總指揮官,統籌調度指揮各部會,並成功的防堵SARS的擴散。
但台灣目前仍只將所有的防疫計畫掛在衛福部下。
兩者之間,差別是指揮的層級,行政院副院長統籌各部會召開防疫會議,層級才相當,才有權力調度各單位配合。
而陳時中只是一位衛福部長,與其他各部的部長開會,是平起平坐而已。要人、要資源都只能慢半拍,還要一堆公文來往浪費時間!
難怪採購疫苗慢、審核企業採購慢、篩檢慢、篩檢量少得可憐、航空業因控管不利一直出包⋯⋯
除此之外,政府還將這一切都歸咎於人力吃緊或機師品性問題,但在明知航空業是超高風險群的情況下:
卻從來沒有特別小組專門處理航空業的防疫處理鏈!
衛福部底下有沒有哪個小組、哪些人,負責處理高風險的航空從業人員的防疫工作?
還是都是同一批人處理所有入境者?不管是高或低風險?
如果全台入境監管都是同一批人,難怪累死又出包啊!
而就我查到的資料,年初時,機組人員的檢疫管控還是專案由航空公司自行處理⋯⋯我的天!
不要再用人力、資源不足來搪塞台灣人了!
人力與職權單位分配荒腔走板,入境隔離監控人力明顯不足,早該有跨部會整合,來協助防疫行政人力,台灣之前早有SARS抗疫經驗,政府如果做不到就是無能!
新加坡也曾因為機師趴趴走而疫情爆炸,但之後很快的做出調動,而且權責分明。
首先是將機場、航空業等高危險群獨立出來控管,並依工作場域的風險高低再細部分類,每個分類都有專責的機關負責。(參考圖)
而所有返國的機組員,除了必須做到衛生部要求的防護措施外,還必須接受核酸檢測。
而如飛行員等飛行頻率高的族群,必須依照新加坡衛生部相關規定,每隔14天就做一次核酸檢驗。
入境後隔離措施,以新航為例,航空機組人員會被專車接送到指定的飯店(通常距離市區較遙遠),並定時測量體溫,不准踏出單人房房門,同時也需要穿戴追蹤器,以確認所有人員都遵守防疫規範。
若有採檢陽性的機組員,應持續隔離治療,追蹤到檢驗結果為陰性為止。
這是分工非常明確且嚴格的篩檢控管隔離!
台灣目前再爆發的可能就在境外移入上,這是很明顯的。
但台灣是島國,仰賴貿易。若全面防堵邊境,持續無變通的2週隔離,對台灣如同經濟鎖國,在經濟崩潰邊緣。
而國內眾多中小企業、小店面、攤商,若因為邊境疫情破口,只能一直維持三級警戒,全台將遭受巨大的經濟打擊!(現在也已經很可怕了,看看你家附近倒了多少店)
我建議邊境控管上,應該參考新加坡的風險分層,將高風險族群如機組人員,與入境大眾分開管理。並劃分出境外高風險及低風險國家區域,實施不同的檢疫管理措施。
才能有效的分配人力跟資源,在台灣等待疫苗覆蓋率上升的期間,成功在邊境防堵delta入侵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https://www.ettoday.net/news/20210906/2073061.htm
https://www.chinatimes.com/realtimenews/20210601005009-260407
https://covid19.nctu.edu.tw/article/6503